搜索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记德丰碑,所以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是对青林口古镇红军桥上遗留下的红色印记和一个姑娘动人心魄故事的最好诠释!行至红军桥,内心是被这些保护下来镶嵌在红军桥上的红色记忆所震憾的,这是当年青林口质朴的乡亲们对红军的一颗赤子之心。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军桥》

前文《绵阳之北,古镇青林口》从一位旅者摄者的视角简述了青林口。这座始建于元末明初(1368年)的小镇,由于地处梓潼、剑阁、江油三县交界,蜀道剑门关南端,距绵阳城区80公里,“一鸡鸣三县,古镇青林口”很贴切的形容了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加上古蜀道穿街而过,往来人流不断,渐而发展成为川西北比较繁荣的集市。历史上这里曾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且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军事要隘之称。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拥护红军》

古镇现在的格局呈“丁”字型布局,分为新、老两街,老街的建筑主要修建于元末明初,新街则修建于明清时期。两条街道被十多米宽的青林溪隔开,常年的山洪暴发,给小镇上两地的百姓过河来往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为改变这个现状,当地乡亲共同捐资出力修造了座全木结构的廊桥,取名“合益桥”。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参加红军的分好田》

合益桥最初的木桥始建于乾隆年间(1791年),能承受步、骑、车、轿的通行。嘉庆庚申(1800)年春,白莲教分部与清军作战。为阻挡追杀,白莲教烧毁木桥,后来战乱平息,两岸百姓再次集资重修此桥。为避免桥再遭被破坏,便在原有桥基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在石桥上建造了木质结构的廊桥。桥面板石铺面,条石为栏杆,桥上分6排共有24根木柱撑起了十多米高的廊桥。廊桥不仅可以防止风吹日晒,乡亲也可以在桥上纳凉避雨。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星》

而让人感慨万千的是,当初的合益桥现在的红军桥,却是和红军一位勇敢的刘姓姑娘有关。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后,于4月初,红9军、红30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古镇,并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一个多月后30军因奉命转移,其中刘姓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撤离,便被安置于镇上杨大娘家养伤。红军一走,在杨大娘家养伤的女红军不幸被国民党“清共团”查出,英勇就义于合益桥上。为了纪念英勇不屈的女红军,1956年,当地政府拨款修缮合益桥,正式将合益桥更名为“红军桥”,桥上的风雨楼也挂上了红色的“红军桥”匾牌。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星》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色旗帜》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星》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红军桥上的红色记忆》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婚姻自由,红军是穷人的救星》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文昌阁里的石碑》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武装拥护苏联》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拥护红军》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坚决反帝抗日》

青林口,赤子心,红军桥上的丰碑

《文昌阁之影》

摄影&撰文:扁担舟
 Photos by Tonkeg'S Story|编辑:Ta的故事
8

打赏作者扁担舟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