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摄影手札】秋景拍摄的七种手法和构图


又值一年的秋!秋除了有其独特的秋风、秋水,秋山、秋月等秋韵外,更多则是文人骚客赋予了秋太多愁思和情绪,是对春、夏盛放的留恋,是历经成熟丰收欢喜的不舍,是对寒冬凌冽的无畏。而秋,也一直被人所热爱着。对于喜爱拍摄秋韵的摄友,则就更加的热衷。秋高气爽的时季,更适合创造出有韵味的佳作。秋风中飘散的落叶、被季节染红了的树林、水墨重彩的山丘、广袤无边的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金色暖阳下的羊群、潺潺溪流岩石上的一片枫叶、分不清是早晨的炊烟又或是云雾中的山里人家......于是都成了秋的主角。


《秋景拍摄的七种手法和构图》

摄影:崔维民

摄影其实就是这样的,“心所现,眼即见”,当明确了拍摄的主角,如何将其通过手中的镜头将心中所想完美的展示给观众,每一位摄者都有奇招妙思,也有惯用的技法和善长的构图手段,而本文手扎七式技法和构图也通常被广大摄友所采用。


《秋景拍摄的七种手法和构图》

摄影:张猛

(一)选择合适的秋色镜头和使用的焦距

很多摄友、特别的是旅行爱好者或摄影爱好者,都喜欢采用“一机一镜走天下”的模式,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轻便不累,不用背着大包小包各种设备跑。如果一个头即能完美的展现大空间和大场景的需要,又能满足远摄静物特写,又何必带更多的设备?没有必要迷信定焦恒定光圈,也不要认为套机镜头的表现锐度不够或“肉”,其实“肉”的不是器材设备,“肉”的是镜头后面的头。


《秋有色,艳染南国,分七彩》

摄影:老匠黄中

从拍摄的焦段选择上,多使用标准焦距、长焦距及超长焦距

1、标准焦段35(DX)、50(FX)、75(645)因其视角更近似于人眼所看到的效果,拍出来也更加的自然。在秋景拍摄中使用标准焦段可以得到非常棒的空间场景厚重和稳定感。需要注意的是:拍摄视角应和视线保持水平,让画面具有自然的平衡感,这是拍摄秋景甚至可以说在摄影构图取景中最重要的一条,“让你的照片与大地保持水平”。此外,为了让画面整体都清晰,光圈尽量缩小在F8——F12之间。使用标准焦距没有广角的空间透视感和长焦的空间压缩感,所以标准焦距也是最难拍、最考验摄者的。但如果你想创作出一张“真实的风景”照片,建议还是多用标准焦距(标镜)拍摄。标准焦距基本用于拍摄眼前所见。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不断调整被摄体和镜头的距离以及使用大光圈,同样可以拍摄出广角的空间透视感和长焦的特写风格。


《米苏的秋》

摄影:米苏

2、广角与超广角在拍摄秋景中,其实用处并不多。广角与超广角大多时被应用在狭小空间或近距离拍摄大型建筑物特写。秋景拍摄中标镜焦距加上一定的距离和视角就可以满足。如有穿梭古镇小巷的需要,选择小于或等于20MM(视角约95度)焦距基本可以满足。如果是标镜焦距,很多时候,某场景下,你会有“无论你怎么往后退,当退无可退,无论你怎么蜷缩身体,总有一个地方就差一点点入框”的遗憾。


《米苏的秋》

摄影:米苏

3、“片片枫叶情”、“赤橙黄绿青蓝紫,层林尽染”、“万里江山一点红”一类通过强烈空间压缩表达出的写意秋韵,则需要使用或大于300MM的焦距进行创作。和广角镜头相比,长焦镜头的视野要小得多,可以更好地聚焦有意思的局部,排除掉不必要的干扰景物,特别是在拍摄秋季山林时可以将不同色彩压缩至同一平面,达到捕捉场景中的重点,将秋韵的细节处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主题更加的突出的效果。创作一张“前景背景都虚化,只有主体清晰”的照片貌似并不难。当然,使用长焦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不干扰情况下拍摄远处的人或动物,让其入框;大幅缩短前景背景之间的距离感;让画面更干净,使被拍摄主体更好的融入到背景;拍摄大量同类景物,需要强调数量、规模时(如绵延的群山,茂密的树林,大片的花田等),长焦可以将不同平面的物体拉到同一平面,达到“强化对比、差异” 的效果。


《秋红》

摄影:天意

4、近物花草树叶拍摄时,可适当使用60MM、105MM的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拍摄近物,可以将被拍摄物的纹理和细微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创作出非常有意思的创意小品。而微距也特别适合对近距离拍摄花花草草等细小的物体的表现,其不仅可以让背景很虚很干净,镜头对拍摄物的放大效果,也会让拍摄物体更加的凸出。


《米苏的秋》

摄影:米苏

(二)巧用长焦(超长焦)创造前后景深虚化的“秋韵红与黄”效果

在上文如何选择秋景镜头中已经提到了长焦可以实现创作一张“前景和背景都虚化”的作品。身处秋天里的山林、溪涧,古街、老镇行走。或想拍一拍落在地上或岩石上的红叶、又或是想拍出被枫林包裹的白墙青瓦、低檐粉黛。而习惯性“到此一游”拍摄出来的杂乱、大景深的纪念照是很难吸引观众眼球的。拍摄一张主题凸出、画面干净的照片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做?运用虚化前后景深的手法来展现“秋的红与黄”。


《秋色》

摄影:陈明

通常景深是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对焦距离的不同而变化。要想获得一张背景(后景深)清淅的照片,必需要清楚的知道:镜头焦距短,背景会清晰景深大;对焦点离远,背景会清晰景深大;光圈小,背景会清晰景深大。而要获得背景(后景深)虚化效果,就刚好是反过来的:镜头焦距越长,背景越虚景深越小;对焦点越近,背景越虚景深越小;光圈越大,背景越虚景深越小这些基础的摄影知识。背景虚化了,主题也就突出。


通过使用长焦镜头、近点对焦、大光圈可能获得背景(后景深)虚化的效果。那么,又将如何获得前景深?又如何将其虚化,来烘托主题呢?办法其实很简单:“在镜头与被拍摄物之间寻找一个配角,它可以是一根草,也可以是一个框架,又或是一处围栏。”镜头离“配角”越近、光圈越大、焦距越长,前景越虚化。


《米苏的秋》

摄影:米苏

(三) 色块拼接与颜色堆叠,创作一幅“秋韵油画”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迷离,山林在大自然的妙手下,变成了一板巨大的调色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多姿,山林、水岸、湖泊成了水天一色,白墙青瓦、低檐粉黛的山里人家犹如仙境。如此情景,只需要登上对面的山坡、水岸用长焦记录下如画的秋色。剩下的则需要找到个一个合适的视角,选择一个自然框架,将秋色收入框中。


《秋有色,艳染南国,分七彩》

摄影:老匠黄中

(四)用慢快门写意流水丝滑的秋韵溪涧和一汪秋水中的倒影

秋日里的山林、溪涧、秋水都是摄影爱好者喜闻乐见,乐于创作的秋的主题。山中丝滑的溪流、秋水中旖旎的倒影,在慢速快门下更能展现出秋的空灵、幽静的写意。


《故事里的秋,在龙脊》

摄影:廖万林

(五) 寻找秋色中的规律性创作秋天的简约

运用相同的线条、纹理、几何图形来展达作品主题是摄影大师们经常的贯用的手段和技法。公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白桦林、同一方向成长的秋叶、山坡自上而下的梯田等,都是很好的创作主题。


《米苏的秋》

摄影:米苏

(六)捕捉一缕金色的暖阳让秋意更浓

在清晨或黄昏时分,当日出、日落的阳光透过树林形成的光束,斑驳的散落地面,被打透了枫叶会显得更加的红艳。仰视角可以拍摄层层叠叠枫叶的剔透晶莹,侧视角可以拍摄枫林光束的神秘与山林的幽静。 


《秋景拍摄的七种手法和构图》

摄影:财富又一人

(七)运用多曝手法创作一抹秋的重彩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用多重曝光来表现秋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通过对同一拍摄物体多次曝光,或者提前做好构思对不同物体多次曝光堆叠成一张照片后,会展现出梦幻般的效果。多重曝光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张照片的曝光值要依次增强,只有这样照片才能正常堆叠显示。


《秋色》

摄影:陈明

小结:

从拍摄使用的镜头总体来说用标镜可以拍摄出一张最真实的作品;微距镜头善于拍摄花卉特写,背景干净、主题突出、被摄物细节十分细腻;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则是压缩感极强、景物前后呼应的对比效果也更强烈,并能有效的将几个不同层面的物体压缩到同一平面,达到“强化对比、差异”的效果。虽然标镜、微摄镜头在大光圈、近距离及一定环境下也能够创作出前后景深虚化的效果,因标境、微摄镜头在表现静物特写时受视角和距离等因素影响,其画面场景不够大、色彩对比相对单一,相比较起长焦(超长焦)所擅长的“空间压缩感,强化画面色彩层次感和对比”还是有些差距。但无论是使用何种镜头拍摄,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摄影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使用三脚架。


《秋色》

摄影:陈明

从拍摄秋色构图上来讲,除了“利用地平线构图”以获得“天高、地阔”类平稳与厚重的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外,其构图可以采用框架式构图、对角线构图、1/2构图、三分构图、三七构图、黄金分割、九宫格等方式均会有不错的效果。


《故事里的秋,在龙脊》

摄影:廖万林

就秋景拍摄的主题来讲,秋风中飘零的落叶、秋高气爽的山林、秋雾弥漫的山村、秋天里的累累硕果、萧瑟枝头上的一轮秋月、秋雨下的街道和行人,一汪秋水里旖旎的倒影......等等都能让镜头下的秋,成为一幅幅艳丽的图画。

撰文:扁担舟
 Photos by Tonkeg'S Story|编辑:Ta的故事
20

打赏作者扁担舟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