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现海东,寻访格鲁派圣地之卡地卡哇寺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那年拜访绵阳圣水寺,行至观音殿前,得见这一佛家谒语。这些年在外行走,无意也好、有意也罢,所遇、所见,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信也好、不信也罢,好如藏人经常讲的:“扎西德勒”,种善因得善果一样。世间事,有其数;世间物,有其格。若不是无意间在报恩寺短暂停留,遇见王杦,帮她种下一株菩提树,又怎有弘化寺之行,也是错过卡地卡哇了!谁能想到如此一个隐蔽的小山坳内、一个与世相隔的回族村落里,竟然有座鲜为人知的古城堡、历史久远深厚,来头很大的藏传宝刹——卡地卡哇寺,及上师宗喀巴其母亲思恋久出未归儿子的故事和神秘传说。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

相传,唐玄宗年间(公元775年)西藏藏王赤松德赞的四儿子带兵远征,平息了局部战乱后,在甘沟乡(藏语意为“尕麻罗”)一带驻守,藏王指令在此地建寺,并挑选九名有才干的将领率部驻防此地,且降旨无藏王命令不要撤回之令。于是,甘沟乡便成为了政教合一,吐蕃统治甘、青,河湟流域的政治中心。然而,此后藏王始终没有降下撤回的圣旨,久而久之他们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甘沟人也有了“尕麻罗”人之称,现在部分甘沟人也是藏族后裔。“尕麻罗”驻防在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甘沟乡)

据历史(藏文古籍)记载,卡地卡哇寺与“尕麻罗”驻防在藏王赤松德赞年间(公元608年)同期修建,寺院则由印度班智达谢哇仓为传佛教而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至明朝永乐年间,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被誉为“人王顶严二国师弟子”之一的绛喇嘛曲吉加布曾来此地宏法,并兴建五座寺院,其中第一座便是扩建卡地卡哇寺,成为了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民和地区所建的三大寺(即弘化、灵藏、卡地卡哇寺)之一,现址位于海东市民和县甘沟乡静宁村内。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山门)

关于卡地卡哇寺名字的由来,出自于两传说故事:一则,在藏文史籍中曾有传奇式的记载:“曲吉加布从西藏带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来此建寺,一日见雪地上有孩童足迹,遂沿迹寻去,发现一株檀树,树梢上有只红嘴乌鸦鸣唱,口水如一缕金线顺嘴而流,阳光下悬彩、佛幡状,以为吉兆,遂在此建寺。取名为“卡迪卡寺”意为乌鸦嘴寺;二则,称经常往返藏区和内地经商的民和噶玛洛商人诺日桑布在其九十九大寿之时,请宗喀巴大师第子曲吉加布赐长寿灌顶,圆满后,同北法王一起在诺桑林卡宫散步,见宫中檀香树上飞来一只乌鸦,连叫三声后,嘴吐出金光,一朵朵,很快整个诺桑林卡宫到处充满金色的光茫。北法王告之诺日桑布:“这是你的林卡宫即将成为寺院的瑞相。”诺日桑布遂请求北法王为寺院赐名。北法王说:“因是乌鸦示现的缘起,就叫卡地卡哇吧。”卡地卡哇藏语也为“乌鸦嘴”之意。另据清代汉文献中所记载:卡地卡哇寺也有“静宁寺”之称。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一角)

卡地卡哇寺兴盛时期,寺院规模宏大,有大小殿堂13座,其中8座是金瓦殿。工艺精致,形态各异,四周筑有城墙(城垣现存完整,满城都是丁香和木瓜树)占地约60多亩,僧舍300余院,在寺僧徒千人左右。寺户甚多,香火鼎盛。寺院管辖地区东至黄河岸中川峡口巴达山,西至今化隆县塔加乡的尕洞牙豁,南至甘肃大河家镇关门口(临津关),北至巴州镇边加山,还有甘肃凉州大金沙漠。并下辖今民和县境内的卧佛寺、达子庄寺、祁家寺(现文家寺)、峨哇寺和化隆县内的塔加寺、 白家寺及甘肃凉州地区的六座属寺。清朝同治七年间,即1868年毁于兵焚。后经辛家活佛从蒙古族地区募化布施重建,但规模小于前,主体建筑有大经堂、护法殿、关帝庙、鼓楼、客房、茶房、僧舍等共计267间。建国后的1958年寺院被关闭,1974年主要建筑被拆,1980年重新开放。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白塔)

寺内最珍贵珍藏稀世珍宝有二:一是法会上晒佛用的一件特制的堆绣佛像,长86尺,宽55尺,名冠藏区;二供有宗喀巴大师血身自画像一幅,为该寺主供佛像,是全藏传佛教区保存完整的珍稀文物之一,佛教界活的舍利子!此像系布面卷轴面,长二尺,宽一尺五,一对藏式雄狮托起法座,背景左右有六条形态各异的龙,法座顶端有九对火焰宝珠,法座右下面是明境、琵琶、海螺、绫罗等为代表的五欲供图,下方有珍宝堆成的祭品。主像宗喀巴大师头戴学者冠,双手结法轮手势,莲柄右面为宝剑,左面是经函,身着三法衣。画像顶端三尊像:正中疑为不空绢索观世音菩萨,三面,头上以无量光佛为饰,共四手,右面第一手于膝上作胜施印,第二手执天杖,左面第一手握宝索,第二手反转手掌;右角一上师像,右手作讲经手势,左手持乞化钵,疑为曲结.敦珠仁钦;左角一上师像,右手握金刚杵,左面拿法铃,疑为上师邬玛巴。左右两侧侍立着大师的两位上首弟子:右面一人作讲法姿势,左面一人手执经函。据《塔尔寺志》中推算出自画像的确切时间是1375年距今有646多年。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

有关卡地卡哇寺主供佛像宗喀巴大师血身自画像,另有一个十分感人的神话传说。据宗喀巴大师传载,于1403年-1424年明洪武十二年(藏历土羊年1379年),民和噶玛洛商人诺日桑布来往于内地与卫藏经商,是年,其带着宗喀巴大师母亲香萨阿切(62岁)给宗喀巴大师的信和一缕白发去卫藏,将信与白发交给宗喀巴大师,这时年仅22岁的宗喀巴大师因佛事繁忙,无暇回故乡看望母亲,遂用自己的鼻血调和其它颜料绘制了一幅自身画像,交给诺日桑布,让他回宗喀转交给他的母亲,并给母亲捎口信说:“见到此像如见到我本人,它会叫您一声阿妈的,会和您说上三天三夜的话”。诺日桑布返回家乡时,觉得这是一幅非凡的画像,舍不得交给香萨阿曲,于是请画师临摹了一幅画像交给他的母亲,佛母展开画像,只见画像叫了一声阿妈,再也不作声了,此像供奉在塔尔寺,而诺日桑布将大师亲手所绘画像带到卡地卡哇寺供奉。以此缘由,卡地卡哇寺蜚声雪域藏区,成为佛教圣地之一。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现存唯一古建)

故,历史上藏区许多佛教界的重要人物凡来安多,一般都来卡地卡哇寺朝礼。历史上记载第三世达赖喇索南嘉措在巡视安多各寺时,也赴卡地卡哇寺朝拜;1985年十世班禅题写寺名。也有了西藏僧侣对去西藏拜佛的安多藏、汉蒙古、土族信徒有“不拜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之说法。各族信徒专程来该寺朝佛已是屡见不鲜。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寺内穹顶)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凡业敌不过一个“诚”。“不期而遇,不约而至;来日可期,不言而喻。”凡情逃不过一个“缘”。素心、九密之花;旺堆、一粒尘埃;雨天、泽仁青措;索朗、松赞才让......即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已不知何时再见,也不知何时再见。然而,相见总是美好的,或许这就是旅行的快乐,总能给人以美好,也能收获以美好。走过的都是历史,不予评说,留给后来人。凡事过去皆为序章,凡事未来皆可期待。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卡地卡哇寺古墙)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主殿大经堂)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九密之花和松赞才让)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九密之花)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寺院管理人员)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酥油灯)

若无卡地卡哇,何来三大寺

(夜暮下九尊灵塔)

摄影&攒文|扁担舟
 Photos by Tonkeg'S Story|编辑:Ta的故事
5

打赏作者扁担舟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