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滋润爱情的玫瑰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象征爱情,娇艳妩媚的红玫瑰,被一双粗糙污垢的大手轻轻捧起,展现在你面前时,强烈的视觉反差定会震撼你的心灵。正是这张特写照片,因为发表在情人节这一天,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王小明被评为年度报业集团最佳摄影记者,作品也进入中央电视台“年度新闻记忆”十佳照片行列。

3.jpg
《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摄影:王小明

当今的年青人越来越追求浪漫,情人节的卖花、买花、送花也越来越遍布祖国各地。甜城内江的情人节,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玫瑰花的身影。拍摄卖花买花的新闻照片也不少,王小明拍摄的《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却能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在于典型情节中折射出的特写力量。看这样的照片,一般的观众也会感悟到:布满老茧的大手和被花刺扎得面目全非的十指,与娇艳欲滴的玫瑰花之间的强烈对比。


在作品的欣赏中可以看到,玫瑰花放置在花农遍布老茧和伤口的手上,使照片的质地、色彩等有了鲜明的反差。特写中的手成了具有丰厚故事的背景,烘托着主体,完成美丽而又浪漫的呈现。作为同样的特写照片,作者曾经点评过《乌干达大旱》——一只白色大手和一只饥饿的儿童小手形成的鲜明对比。同理,将最能体现花农生活状况的粗糙大手与自己辛勤培养、赖以生计且不能享受其美艳的玫瑰花放大在一起,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刺痛人们的心灵,让大家在伤感之余,对这双勤劳朴实磨难的大手表达深深的敬意。


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没有采用更多的拍摄技巧,但其引人之处恰恰在于干净利索,画面简洁,直奔主题,让浪漫与艰辛的反差显得格外醒目。细看照片,花农手指缝里洗不干净的污垢和受伤的手指,仿佛在无声述说花农们培育鲜花的曲折与生活的不易。娇艳无比的玫瑰花像一团火,传递着爱情的信息,一朵玫瑰花被一双这样的大手轻轻捧起,便会让人浮想联翩。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也在简洁的画面中深邃起来,并巧妙的避开视觉的单调,向纵深拓展着意趣空间。


著名摄影家布列松曾说“一张好照片就是在摄影师的眼睛、头脑和内心三点成为一线的时候产生的。”笔者理解,所谓眼睛,就是指拍摄者的形式结构;头脑,是指作品中融入的内容和意义;内心,是指摄影师的情感和情绪。布列松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所有好照片,都应该是形式、内容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在人生和艺术领域,形式求美、内容求真、情感向善,应该是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任何照片,都不光是展现美的故事,还应该传递人的故事。在摄影艺术的创作中,把情感放在一张照片的首位,往往能感动自己和受众。而正是向善的情感决定了摄影师的想法和眼光,使《在那玫瑰盛开的地方》能引起人们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当滋润爱情的玫瑰花绽放在花农粗糙污垢的大手上时,让观者生出几多感想、几多怜悯、几多思考,从而产生出更多关于百姓生活本身的联想。


配图摄影/王小明

 Photos by Tonkeg'S 朋友圈|撰文:姚伟民

21

打赏作者姚伟民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