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朝霞满天《东方红》


“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广场,各族儿女衷心向往的地方”,电视屏幕上传出悠扬的音乐声和展现出首都北京的画面;触景生情,歌曲《雄伟的天安门》不由又让人追忆起一幅经典的摄影作品《东方红》。

mmexport1528713881609.jpg
《东方红》

这是一张让人看了会产生强烈自豪感的彩色照片,诞生在1961年8月,出自著名摄影家袁毅平之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用《东方红》的乐曲作为开播的前奏曲。当时在《中国摄影》编辑部工作的袁毅平,每天是听着“东方红、太阳升......”的前奏曲起床、洗漱、吃早餐,坐着公交车由西往东经过天安门到编辑部上班。耳听着“东方红......”的乐曲,眼望着天安门城楼,时间一长,在摄影家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一轮红日透过漫天的彩霞,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泱泱大国屹立东方,伟大祖国繁荣兴旺”这样一幅壮丽的画面。从1960年的冬天开始,拍摄《东方红》的创作冲动在袁毅平心中就升腾起来了。


创作主题确立后,天安门什么时候会有漫天彩霞呢?北京的冬季和春季,是看不到彩霞的;夏季之初,天空清朗,但是只有云彩也很难见到彩霞;夏末至初秋,正值北京雨季,如果头天夜里下了大雨,第二天清晨就有可能出朝霞;拍摄时节确定后,袁毅平就精心选择拍摄地点和拍摄角度,仔细观察清晨汽车、自行车、行人的变化情况,研究太阳升起的具体方位。从1961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下旬,袁毅平一共试拍了十几次。为了突出东方红的“红”字,他决定使用彩色胶卷拍摄;刚开始选用日光型彩色胶卷,由于日出时色温较低,拍出来的照片感觉色彩过于单调,后来又改用灯光型彩色胶卷,颜色偏冷,蔚蓝色的天空正好能衬托出太阳和彩霞。 1961年8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天公作美,彩霞布满了天安门广场,袁毅平用如来福莱克斯120双镜头相机,在他最满意的拍摄角度连续拍了11张照片,终于完成了《东方红》的创作。 同年12月,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北京美术展览馆开幕,在第二展室正中央的墙壁上,悬挂的《东方红》特别引人关注,作品得到中央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摄影作品的创作中,摄影家作为“社会的人”,同样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思想情感、生活经历、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也必然受到社会制度、文化环境、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照片《东方红》就是摄影家的倾情之作,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首都的情感,对天安门的敬仰,促使袁毅平下定决心要拍出最好的作品来。照片《东方红》富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满天彩霞辉映大地,彰显出新中国在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外敌对势力围困中的浩然正气,犹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博大气概迸发出前仆后继的正能量。对于一个摄影家而言,不管使用传统摄影手段,还是使用数字影像技术,它们都只是一种工具,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重要的是使用这种工具能够很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操,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同。作者在乐曲《东方红》的启迪下,触类旁通,获得了创作上的灵感,产生了《东方红》这幅作品,并荣获全国大奖。 从此之后,《东方红》从原来单一的陕北民歌的艺术形式,又增添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式;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又诞生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首都北京,广场和天安门,天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拍照,拍摄天安门的照片何止千万张;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东方红》照片的经典仍然发出耀眼光芒,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历史的见证,这就是摄影家的忠诚。


摄影|袁毅平
 Photos by Tonkeg'S 朋友圈|撰文:姚伟民
5
  1. 回复
    正能量,

打赏作者姚伟民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