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诵文殊师利五字心咒成正觉


【简述】文殊师利菩萨(梵名Manjusri),又写做文殊尸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简称文殊,或是濡首、溥首、软首。译作妙吉祥、妙德。又名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童真、文殊师子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佛教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菩萨)之一,众菩萨之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又有无量佛之母、众佛之师、三世佛的称谓。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既是金刚界曼茶罗的传法者,亦是胎藏界文殊院的主尊,还有专门的文殊揭摩曼茶罗,是密教的祖师,密教奉文殊为佛教部的部主,并作为本尊修持,有丰富的秘密思想,是智慧的象征,为佛灭后在印度出世,以宣扬般若大乘教义为主的菩萨。故《大智度论》中有佛灭度后,文殊与弥勒等诸大菩萨一同请阿难结集摩诃衍的记载。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时代),文殊出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胁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传说文殊出生时天有天地间有十大吉祥瑞兆:“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室、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猪诞龙豚、六牙象现”。乃是古佛再来,因名妙德。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言:“妙吉祥菩萨,是三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青狮子(一说狻猊),既年青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大乘心地观经》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在《放钵经》中释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馀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能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身旁,居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上首,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释尊、文殊、普贤三者又称为“华严三圣”。为了辅助释尊的教化,示众为等觉菩萨之身,实际文殊菩萨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中,都已成佛。其过去世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身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身称为“普现佛”。常住常寂光,现证大法身。法身光明寂然无相,大悲等流,依首楞严三昧力,遍现十方,度救众生,故又有三世佛之称。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通常人们所见文殊菩萨像,顶有五髻,表示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无上无得之相。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表示般若一尘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之即烧,右手执宝剑,表示大智,能断一切无明烦恼,喻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或坐莲花台,表示洁净,或乘狮子与孔雀,表示威猛。常见的化身也有五种:黄文殊、儒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黑文殊,也分别代表着五种智慧的化身。诸如:

黄  文  殊:表开启智慧,通达空性,破除执着,获得内心的自在和洒脱;

儒童文殊:表开启智慧,去除不良习性,进而修心养性;

五字文殊:表开启深广的智慧,令佛法长住世间,证悟空性;

白  文  殊:表快速增长智慧,增长记忆力和演讲、辨才的本尊;

黑  文  殊:表增长智慧,现威怒猛相状以降伏怨敌,去除魔障。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作为大乘经的发起和组织者,大乘经里称他为“法王子“、“导师”。这一尊称在佛弟子中是少见的。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比丘等那样,整天坐在大树下面,要象至高无上的佛陀那样,修集善根,见佛闻灶,学六波罗蜜,在学习上要永不满足。要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处生死诲,去教化众生,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又曾率6000众比丘,在印度南部广传大乘佛法,并于福城(孟加拉湾西岸)的大塔寺开讲《普照德界经》,这里是龙族故乡,经文殊的化导,龙王、龙子、龙女都归信了佛教,开辟了大乘佛教的根据地。后龙树菩萨在这里学习了众多大乘佛经,经过整理,使之流传于世。善财童子在大塔寺听了文殊的说法,发菩提心,立志学习大乘佛教的普贤行。文殊指导他求见善知识,进行参学,是入普贤行的不二门,才有了流传后世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一行三昧”、“不二法门”,是文殊菩萨的核心修行思想,作为大乘空义的奠基人,文殊菩萨大乘空义特点,就是不著空不执有的“不二法门”。如何入不二法门?文殊说:“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什么叫一行三昧?佛答: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要点,是在观察事物时,要从规律或法则的总体上着眼,不是就事论事地去分别它的差别相,如此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不舍本逐末,不在事物的差别相上妄思妄议。唯有依据事物的总相,才能明察一切差别相。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阿 罗 跛 者 娜(拼音:ā rā bā zhā nà)(梵文 A RA PA CA NA),实则跟“阿 喇 巴 札 那”为同咒异译。《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若人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定成正觉。”


文殊师利菩萨的传说,文殊师利五字心咒


关于文殊的道场——五台山,《宝藏陀罗尼经》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此五顶山,即我国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汉明帝时佛法初来,摄摩腾、竺法兰以天眼通见文殊菩萨住于此山,奏帝建寺于灵鹫峰,即今大显通寺。自此以后,五台山即为文殊道场。又《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清凉山,“往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注:农历四月初四日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农历十月二十日是文殊菩萨出家日。农历腊月二十二日是文殊菩萨的成道日。)


摄影&撰文:扁担舟
 Photos by Tonkeg'S Story|编辑:Ta的故事
0

打赏作者扁担舟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