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大姐最珍爱的总理像


摄影与绘画同属平面造型艺术,作为一般的欣赏者从画面和照片上看到的是直接构成审美对象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直观视觉形象。而对于真正的鉴赏者和亲历者而言,往往会从作品中会受到深深震撼和感悟无穷的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身前被国内外众多记者、摄影师留下数以万计的各类照片。敬爱的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大姐抚摸着总理的照片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总理的照片,我还是最喜欢这一张。”这张照片被工作人员精心放大布置在邓大姐的办公室、书房和卧室,每天她都会深情凝视和缅怀。邓大姐最珍爱的这张总理像,并非出自中国人之手,而是意大利年轻摄影家所拍。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mmexport1528084199953.jpg
《沉思中的周恩来》

1973年1月,意大利外长率代表团来华访问,其中有随行摄影师焦尔乔-洛迪。当得知中国总理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外长时,洛迪提出要在现场进行采访拍摄,却遭到拒绝。洛迪通过外长秘书再次申请,仍未通过。作为有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敏感的记者,洛迪当时还未满40岁,他强烈的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西方各国当时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动向,周恩来又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近距离为他拍照,这样的机会是一般人很难争取到的。洛迪再次通过外交途径直接给总理办公室通电话,他在电话中诉说“我是意大利国家报刊的知名记者,曾经采访拍摄过许多国家的总统和总理;我对周总理十分敬佩,非常希望有采访和拍摄总理的机会”。这事直接汇报给了总理并最终才得到同意。当晚,洛迪获准携带照相机进入人民大会堂。在总理的会见现场,洛迪并没有获得单独采访的机会,他只能在划定的固定区域进行拍摄。但就是这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拍摄,却使他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摄影记者。他拍摄的《沉思中的周恩来》荣获多次国际新闻大奖。回国后,为感谢周总理的支持,洛迪将这张照片亲手放大寄给了总理办公室。


《沉思中的周恩来》,犹如一幅引人入胜的肖像油画:主人翁的神情、神态在不经意间被捕捉;深蓝色中山装上一枚毛泽东头像的纪念章突出中国年代特色;深红色沙发和白色陶瓷茶杯显露出洁净简朴;斜三角形和对角线构图使人物在留出右上方空间的视野中更加醒目突出;面部呈现出的老人斑和消瘦的双手述说着主人翁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辛劳。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后期,政治风云变化莫测,作为大国总理,周恩来在身患癌症晚期仍然坚持工作,仍然与四人帮做顽强的斗争,这种神态这种神情,正是总理的真实写照。


在大学的课堂中,当我展示《沉思中的周恩来》讲述这段历史时,有大学生提问“为什么这张照片会出自外国人之手?”当然,答案肯定会有多种多样。我不否认,咱们中国也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记者和摄影家,但在当时那个政治年代,拍摄和发表领袖们的照片肯定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高大雄伟,和蔼可亲”;艺术的真谛、人的内心世界往往被遮盖了。而意大利年轻摄影家洛迪的作品是不是应该给我们带来启迪呢?邓大姐最珍爱的《沉思中的周恩来》在国内公开发表后,同样受到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的珍爱。这张照片在中国印刷发行了九千万张。

摄影|焦尔乔-洛迪
 Photos by Tonkeg'S 朋友圈|撰文:姚伟民
61

打赏作者姚伟民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