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联合国大厅中的《庐山松》


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办事处,外事会议大厅,一幅彩色巨照《庐山松》,先后赢得各国外交官们的交口称赞。照片的作者,就是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李子青。

mmexport1528713877138a.jpg
《庐山松》

拍风光的照片何止千万,拍庐山的优秀照片也不少,联合国中国办事处只悬挂了两幅照片,为何偏偏选中了《庐山松》?(另一幅照片是摄影家何世尧的《长城》)这无疑说明《庐山松》的创作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正能量,体现出了泱泱大国的浩然正气。仔细欣赏这幅作品,挺拔苍劲,郁郁葱葱的青松傲然耸立在悬崖峭壁,喷薄而出的朝阳冉冉升起,使人看了心旷神怡,胸怀开阔。


拍摄风光照,不光是拍它的外在美,更要拍出其精气神,拍出内涵,拍出灵魂,拍出共鸣,拍出震撼。一张照片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纯粹的摄影技巧,如果创作思想上没有高度,就不可能有作品的深度,也更谈不到作品的力度。《庐山松》正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充分展现苍松傲然苍穹,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英雄气慨。看这张照片,我们仿佛也看出作者受了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诗词的启迪。磐如铁璧的崖石犹如巍然不动的江山,高山劲松仿佛傲骨不屈的东方巨人,升腾曼舞的云海象征国际风云变化莫测,天际边的红日昭示着光明灿烂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壮观的景象让人多么自豪,多么向往。就摄影的技巧而言,前景中的山崖和青松有意用曝光不足的深影调形成剪影,形象简洁鲜明,两个倾斜的对角线构图又形成跨越式张力,营造出强大有力的气氛;明与暗,红与黑,钢与柔的不同色调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反映中国大好河山的这幅作品,充满着作者的独具匠心。


面对锦绣山川,瑰丽风光,如何寻找主题,如何发现题材,如何确立对象,如何通过最好的表现形式,把最经典的场景和最传神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检阅创作者综合素质的试金石。《庐山松》的拍摄,并非简单和运气。据作者介绍,《人民画报》邀请李子青为画报拍一幅做封底的风光照片,他来到庐山反复观察选景,反复构思酝酿,为拍出富有新意的作品,李子青连续三天带着抱病的身躯,宣传说服景区安保人员,终于同意用绳索将他捆绑吊下在万丈峡谷峭壁的断石上,耐心等待光线和机遇,当旭日东升,云雾飞腾到最为理想的空间时,他激动不已地频频按动快门,终于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要拍出与众不同的好作品,不但要有好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吃苦耐劳的大无畏精神。“时至今日,还常常回忆当初为寻觅诗中意境而在悬崖峭壁上攀登的紧张情景,若稍有闪失,必将粉身碎骨。”李子青曾这样亲口告诉他的年轻同行。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出:摄影家的生命力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正是由作者渊博的知识、深邃的修养、高超的技能、敬业的精神塑造出来的。


摄影|李子青
 Photos by Tonkeg'S 朋友圈|撰文:姚伟民
2

打赏作者姚伟民X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喜欢,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