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老北京人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会吃、重礼,讲究!
先说老北京人的一日三餐,那个儿叫会生活,叫享受!
早晨起床漱口后,先沏上小叶茶或高碎高末,喝完茶再办事,至今北京老人家里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油茶、面茶、馄饨、包子、粳米粥、丸子汤、炒肝、豆腐脑、炸豆腐、吊炉烧饼、马蹄烧饼、墩饽饽等等。
中午来碗馄饨必须用鸡汤或猪骨汤来煮,配料须有:香菜、冬菜、紫菜、虾米皮、卤虾油、胡椒粉、酱油、醋。要吃面条,浇头都得花着样儿的,“肉炸酱、素炸酱、花椒油、三合油、芝麻酱、鸡丝、肉片、香椿、排骨、烧羊肉汤”;随便一个打卤面,木耳,蘑菇,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干黄花,最后再甩上一个鸡蛋花。嘿!就俩字“地道”!再高档一点的还得有鸡胸,鸭胸,玉兰片哦!
晚上基本是桌上各式时令瓜果,差不多的人家必存有红果酱,为的是吃的“顺口儿”。
遇上节气时,好吃的是翻着样,开春的豆芽菜卷饼;初夏“糊塌子”;酷热过水的凉面;秋时猪肉小碗炸酱,面码非有七八种不可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到了冬至那还得是饺子,光记这些都有的费脑子,脑仁表示痛!
再说一说老北京人平常的礼数,“见面礼”、“告别礼”“请安礼”是最常用的三大礼节,看似简单的三大礼节,里面却大有讲究。
这“见面礼”, 可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红包或随手礼品等,在过去这见面礼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礼节。礼节内容主要包含“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碰肩大礼”。
叩头礼:在过去是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礼,而衍伸到后来是晚辈见长辈的大礼。就这一个简单的“叩头礼”还有所不同,“三跪九叩” 在祭神、祭祖、见帝王时用;“二跪六叩”是晚辈父母、爷爷、奶奶和尊长所行之礼;“一跪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所用;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 一般是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
执手礼:所用较广,见面的双方各自伸出右手相执,虚拢但不握紧。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俗称满人“无作揖打恭之礼,相见则执手”。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朋之间相见的礼节。若是长幼之间,小辈要给长辈行鞠躬礼,或是平辈之间,对行此礼。
碰肩大礼:通常是男主人和男宾之间的礼节。 在客人告别之际,男宾客与男主人双方以肩互相擦碰数下即可,此礼表示客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另外久别重逢的故友相见,也可行此大礼。
有”见面礼“自然就有于之相对应的”告别礼“了。做为老北京人社交礼仪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告别礼”,说的是“打横”、“相抱”、“亲面”、“执手”、“鞠躬”等礼节。
打横:是客人告别时时向主人行的告辞礼。宾客与主人告辞时,回身退后一步,双手贴身横跨一步。然后向主人点头,表示与主人告辞,而主人抱双手点颏表示告辞。而“相抱”、“亲面”、“执手”、“鞠躬”等礼节与见面礼节基本相仿。
再说说“请安礼”,主要是指“打千儿礼”、“跪安礼”、“蹲儿安礼”、“抚鬓礼”。
打千儿礼:是男子常用的请安大礼。施礼时,凡穿箭服或袍褂(武官)的,要先弹放下(马蹄)袖口。然后左脚前移半步呈前屈状,右腿后退半步呈半蹲状。 左手扶于左膝,右手下垂。头颈与上身略向前倾(目光向下)请安,礼毕恢复直立。
跪安礼:也叫“跪拜礼”,这也是男子的请安礼。跪拜者垂手低头来到受礼者面前,双手扶住双膝,双膝跪地后请安。随话音结束而起,移至受拜者侧面站立。 蹲儿安礼:主要是女子对长辈请安礼。行礼者站在受礼者面前,双脚平行,双手扶膝,随即一弓腰,膝盖略弯曲如半蹲状,行请安礼。
抚鬓礼:是平辈女子之间日常相见互相请安的礼节。 女子相见时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方,以示问候。受礼者同样以抚鬓礼回拜。
如今,老北京很多礼节都被简化了,但是有些老礼儿确实不能从我们心中简化,“尊上、敬老、好客、守信”这些老礼儿还得应该时刻遵从。